2019汽车消费趋势Ⅱ

2019/5/51596

中国四大车展之一的上海车展于上周刚刚落下帷幕,在汽车行业向“新四化”转型之际,电动车延续之前的火热成为各车企的主推车型,智能化和无人驾驶作为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应用也吸引了不少眼球。车轮研究院于上海车展期间面向车主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以了解消费者对“新四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上海车展.png

根据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显示,今年上海车展共展出了260款新车,其中全新车型110款。在展出的新车类型中可以看到,新能源、SUV和自主品牌依然是今年汽车市场的主流,它们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达到一半左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虽然其销量只占传统燃油车销量的一小部分,但是近两年在政策导向下发展迅速,成为各大车企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

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因素.png

调研发现只有32.7%的用户未来买车时明确表示会选择新能源。绿色环保和经济实用成为了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原因。和以往的调研相比,不限行和牌照好申请的因素有了明显的下降。随着2019年新能源的购车政策补贴逐渐退破转而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二者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环节都变得更加理性,整体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最为关注的还是续航里程。里程焦虑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话题,但自四月份电动车接连发生起火事件之后,如何在突破续航里程的同时保障电池的安全性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新能源的品牌和价格偏好.png

在被问及会倾向于选择的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和价格区间时,选择自主品牌和10-20万价格段的用户各有一半。自主品牌依靠政策优势以入门级的纯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形成先发优势。而诸多合资品牌多从中高端混动汽车开始布局,在应对中国严格的“双积分”政策的同时更希望抓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所以在当前电动技术未完全成熟阶段,除了混动也会出现轻混作为过渡。

续航里程.jpg

对于新能源的续航里程,消费者表示越高越好,最好在500公里以上。但是当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不稳定,与消费者所预期的续航里程差距较大,尤其是官方所宣称的续航里程。如果遇上低温和高速等特殊使用场景,续航里程会出现不同程度衰减,极易出现里程焦虑。好消息是随着电商普及程度的提高,消费者未来可接受的购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逐渐打破传统的4S店模式。

拥有和购买.jpg

除了电动车,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也是今年车展的一大亮点,各车企以此展示了其在未来出行领域的布局。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汽车明确配有智能网联系统的只有四分之一,有15%的车主并不清楚爱车是否有智能网联系统。在没有车联网系统的车主中明确表示未来购车会考虑车联网的有38.7%,同时84.4%的车主表示愿意为智能网联支付的费用为全款额外的10%。

智能网联使用情况.png

具体来看,在车联网系统的诸多功能中使用最多的导航、安防和娱乐功能。而真正与开车相关的驾驶辅助、用车辅助等功能排名较为靠后。用户表示有些功能不常用的主要原因是额外费用、较为鸡肋和存在使用难度。在未来购车不倾向于选择智能网联系统的车主还表示除了以上原因还担心个人信息存在泄漏风险。车联网的初衷是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但目前从用户角度来看还需在人性化设计与安全方面不断完善。

分享个人信息.png

在此次调研中,有75.4%的车主表示出于优化出行体验方面的考虑,愿意分享个人信息来换取一些优惠的汽车服务,当然前提是可以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在所换取的优惠服务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便利的售后服务(58.2%)和节约保费(32.8%)。

信任.png

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63%的车主表示可以信任自动驾驶技术,远高于之前调研结果中显示的国外车主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水平。参与调研的车主表示最为信任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为中国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等;其次为美国和中国的新兴汽车企业,如特斯拉和蔚来等。今年5G技术商业化应用逐渐落地,一些科技公司势必抓住机遇在汽车领域占得一席之地。而新兴的汽车制造公司,从一开始就以汽车科技产品的形象吸引不少眼球。如今在汽车真正量产上市后,更是积累了不少的驾驶数据进行产品优化,在这方面和传统汽车厂商相比确实存在天然优势。

评价.png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好处,车主认为最大的好处是改善交通拥堵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调查中显示只有8.8%的受访者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没有任何顾虑。其中最大的顾虑便是担心存在技术故障、事故发生时的法律责任问题以及车辆安全问题。

今年5G商业化应用的逐渐落地,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但是续航里程焦虑和安全问题是消费者的最大顾虑。智能网联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但还需在人性化设计与安全方面进一步优化。得益于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具有较高的接受度。


2019汽车消费趋势Ⅱ

2019/5/51596

中国四大车展之一的上海车展于上周刚刚落下帷幕,在汽车行业向“新四化”转型之际,电动车延续之前的火热成为各车企的主推车型,智能化和无人驾驶作为极具科技感和未来感的应用也吸引了不少眼球。车轮研究院于上海车展期间面向车主对未来汽车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以了解消费者对“新四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上海车展.png

根据盖世汽车整理的数据显示,今年上海车展共展出了260款新车,其中全新车型110款。在展出的新车类型中可以看到,新能源、SUV和自主品牌依然是今年汽车市场的主流,它们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所占份额已经达到一半左右。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虽然其销量只占传统燃油车销量的一小部分,但是近两年在政策导向下发展迅速,成为各大车企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

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因素.png

调研发现只有32.7%的用户未来买车时明确表示会选择新能源。绿色环保和经济实用成为了选择新能源的主要原因。和以往的调研相比,不限行和牌照好申请的因素有了明显的下降。随着2019年新能源的购车政策补贴逐渐退破转而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二者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环节都变得更加理性,整体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性发展。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最为关注的还是续航里程。里程焦虑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绕不开的话题,但自四月份电动车接连发生起火事件之后,如何在突破续航里程的同时保障电池的安全性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新能源的品牌和价格偏好.png

在被问及会倾向于选择的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和价格区间时,选择自主品牌和10-20万价格段的用户各有一半。自主品牌依靠政策优势以入门级的纯电动汽车为切入点形成先发优势。而诸多合资品牌多从中高端混动汽车开始布局,在应对中国严格的“双积分”政策的同时更希望抓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所以在当前电动技术未完全成熟阶段,除了混动也会出现轻混作为过渡。

续航里程.jpg

对于新能源的续航里程,消费者表示越高越好,最好在500公里以上。但是当前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不稳定,与消费者所预期的续航里程差距较大,尤其是官方所宣称的续航里程。如果遇上低温和高速等特殊使用场景,续航里程会出现不同程度衰减,极易出现里程焦虑。好消息是随着电商普及程度的提高,消费者未来可接受的购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逐渐打破传统的4S店模式。

拥有和购买.jpg

除了电动车,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方面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也是今年车展的一大亮点,各车企以此展示了其在未来出行领域的布局。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汽车明确配有智能网联系统的只有四分之一,有15%的车主并不清楚爱车是否有智能网联系统。在没有车联网系统的车主中明确表示未来购车会考虑车联网的有38.7%,同时84.4%的车主表示愿意为智能网联支付的费用为全款额外的10%。

智能网联使用情况.png

具体来看,在车联网系统的诸多功能中使用最多的导航、安防和娱乐功能。而真正与开车相关的驾驶辅助、用车辅助等功能排名较为靠后。用户表示有些功能不常用的主要原因是额外费用、较为鸡肋和存在使用难度。在未来购车不倾向于选择智能网联系统的车主还表示除了以上原因还担心个人信息存在泄漏风险。车联网的初衷是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但目前从用户角度来看还需在人性化设计与安全方面不断完善。

分享个人信息.png

在此次调研中,有75.4%的车主表示出于优化出行体验方面的考虑,愿意分享个人信息来换取一些优惠的汽车服务,当然前提是可以保障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在所换取的优惠服务中排名最靠前的是便利的售后服务(58.2%)和节约保费(32.8%)。

信任.png

对于未来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63%的车主表示可以信任自动驾驶技术,远高于之前调研结果中显示的国外车主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任水平。参与调研的车主表示最为信任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方为中国科技公司,如百度、阿里等;其次为美国和中国的新兴汽车企业,如特斯拉和蔚来等。今年5G技术商业化应用逐渐落地,一些科技公司势必抓住机遇在汽车领域占得一席之地。而新兴的汽车制造公司,从一开始就以汽车科技产品的形象吸引不少眼球。如今在汽车真正量产上市后,更是积累了不少的驾驶数据进行产品优化,在这方面和传统汽车厂商相比确实存在天然优势。

评价.png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好处,车主认为最大的好处是改善交通拥堵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但是调查中显示只有8.8%的受访者对于自动驾驶技术没有任何顾虑。其中最大的顾虑便是担心存在技术故障、事故发生时的法律责任问题以及车辆安全问题。

今年5G商业化应用的逐渐落地,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此次调研的结果来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但是续航里程焦虑和安全问题是消费者的最大顾虑。智能网联的普及程度得到提高,但还需在人性化设计与安全方面进一步优化。得益于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具有较高的接受度。